沒有顏值跟運氣的話,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先邀請她參加一個多人活動,讓你們在多人場合見面。
你更可能丟個貼圖說哈囉了事,甚至根本不理他/她。如果她讓你請,你可以觀察她以後是否有找機會送你禮物或是幫你個小忙,藉此觀察她的為人。

廣結善緣,多交交朋友有益無害。對女生講話自然就好,就把她當一個普通朋友就好,求你們了。除非她主動問,不然千萬別提起別的女人。這是一個蠻奇妙的約會潛規則⋯⋯ 偏激人士請先冷靜一下,我是說請客,不是說女生不能拒絕。她們有手,會自己決定要不要付錢。
顯示你的友好、圓融、大度,你看錢是看大的,不因為幾百塊錙銖必較。帥哥約:「他一定有很多人可以挑,就算對我怎樣,也是我賺到。老先生告訴我們,他的菜園還在,只是現在老了,比較沒去勞動了。
那時他國小畢業,沒有繼續上學,而是上了漁船。80年代,隨著政策改變與大環境的產業變遷,許多漁民上了陸,成了農夫,尤辰允也不例外。他開始把生命中的記憶畫下來,老先生自述「連睡覺都在想」,當年的記憶偶爾也會入夢,一幕幕的古早生活情景,就在老先生的畫筆下再現。」他對我從哪裡來?什麼時候來?似乎不甚在意,耐心聽我解釋完,只請我來之前撥電話給他,這樣他就會在家等我
附近的人們都知道,有個老人家畫畫很有名,他的名字叫尤辰允,今年94歲。創作的素材都是尤老先生蒐集的回收材料。

就在捕烏的海上系列一旁的牆面,內容變成了傳統農家樂,稻田、曬穀場、踩水車。他開始把生命中的記憶畫下來,老先生自述「連睡覺都在想」,當年的記憶偶爾也會入夢,一幕幕的古早生活情景,就在老先生的畫筆下再現。漁人們上了岸,老闆會招待大家在臧仔寮吃飯休息,大夥兒圍成兩個圓桌吃著,旁邊還有幾張供休息的床。日子一天天過去,整個畫室的牆上都掛滿了他的記憶,順著牆面延伸,爬滿了這間,再填滿那間,一路到隔壁車庫院子,滿牆都是畫作。
另有圍圈外的排筏,上頭坐著三人整理漁網,老先生告訴我們那是小孩子,負責收網。而過去的生活素材,老先生表示他覺得畫得差不多了,後來會畫一些出去玩的風景見聞,或生活中其他值得紀念的事情。以繪畫記錄生命歷史的自家漁人畫室尤老先生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繪畫主題,是採自他的生命記憶。老先生指著一幅幅海上場景,告訴我們當年捕烏魚的往事。
這時他才12歲,捕烏魚是以排筏出海,排筏是六個一組,可能好幾組排筏,圍成一圈,以網圍住烏魚,船上的漁民敲擊小鐘,受到驚嚇的烏魚便自行跳出水面,這就是漁民口中的「搖鐘仔」和「跳烏」。就這樣開啟了他繪畫的生涯。

一張描繪三合院的場景,訴說著傳統農家的日常。Photo Credit: 十二道人情味提供農村情景也有時代轉變的歷程生命敘事的回憶從平面繪畫走向立體模型除了畫畫,尤辰允也會做模型,來重現當年使用過的器具。
這些畫作主要是油畫和水彩,依主題展示,有部分是老先生旅行去過的地方,是依著照片畫的。烏魚價格不菲,漁人出海一次,收入頗豐。紙漿的部份,有古早器物的重現,像是早期常民器物的模型,如杵臼,或一家人在牛車上玩樂的情景,甚至他已經過世的朋友,也出現在模型中。彷彿有著以畫筆記錄過去的迫切感,訴說著那些過去的生活、消逝的年華、以及悠遠的記憶。80年代,隨著政策改變與大環境的產業變遷,許多漁民上了陸,成了農夫,尤辰允也不例外。模型的材料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回收紙重製的紙漿,另外則是塑膠繩。
Photo Credit: 十二道人情味提供尤老先生初學畫時,自己去廟裡臨摹牆上的作品兒子為了鼓勵老先生繼續畫畫,便幫他報名了附近私人畫室的繪畫課,尤辰允這才開始學油畫。老先生告訴我們,他的菜園還在,只是現在老了,比較沒去勞動了。
有部份是老先生的生活大事,包括與前高雄市長陳菊與農會代表等人表揚的合照。他的經歷,也是蚵仔寮地區漁民共同的記憶。
老先生指著畫中的的漁船,那是曾經存在的漁船,告訴我們這艘船有十幾股,獲利要給十幾人分,兩艘漁船拉起了一張巾著網,魚兒在其中翻騰跳躍,「後來(捕烏)變成這樣。」他對我從哪裡來?什麼時候來?似乎不甚在意,耐心聽我解釋完,只請我來之前撥電話給他,這樣他就會在家等我。
老先生的畫室陳列正記錄了這個創作過程,畫室牆面的一角,站滿了咧嘴而笑的神仙們,鉛筆塗改擦拭的痕跡歷歷可見。他告訴我,到某某廟前,找個路人問「畫圖的阿公住在哪?」便能找到他家。老先生在旁邊寫著「翻排,六十年前這般生活」。尤老先生平時在家中作畫,目前已累積兩百多幅,家中有三個五坪大小,共計大約10-15坪的空間,每個房間的四面牆壁,都掛滿了他的作品。
於是,翻開他的畫冊,像是翻開整個蚵仔寮的地景變遷史。塑膠繩做模型的方式是編織,尤辰允說,這部分是他無師自通的,創作的素材比較像些用具的縮小版,如小籃子、小甕、動物的模型等等。
自學臨摹開始的高齡素人繪畫創作尤老先生68歲才開始畫畫,起因於和孫子一起看電視新聞。由於附近的工廠會產生一綑綑廢棄塑膠繩,剛開始老先生會自己去撿來用,現在大家都知道尤老先生有需求,便會幫他留存,等著他去收。
旁邊還有一幅描繪著一艘船筏翻了,海水的顏色轉淡,兩個人與船筏泡在一團團白色的浪花中,另兩艘船筏的人還硬撐著,將排筏拖回岸邊。報導中有個孩子在自家圍牆邊玩耍,卻因此出了意外。
畫作中拖著竹製船筏的漁人們,以及和海洋共生的各種勞動細節,正訴說映照著上了岸之後,當時人們補網、喊魚、賣「烏金」、以及在臧仔寮的漁港生活情景。當中山大學社會系HFCC計畫【註】的「空間、木作與文化記憶(二)」課程,在旗津基地復刻重建藏仔寮時,尤老先生給了很大的幫助,提供了許多當年漁港歷史事物的細節。由於沒有立體透視的概念,畫得並不好,但老先生仍拿著鉛筆細細地畫,過了一陣子,竟畫出興趣來。文:阿桂第一次打電話給尤辰允老先生時,由於老先生不會國語,我只好用我不流利的台語說明來意,希望能去拜訪他,並為我的台語不好致歉,尤老先生告訴我:「袂曉講台語無要緊,沓沓啊講就好。
有幾幅看起來是人物合照的油畫,其中有一幅,能認出畫中的人物是高雄市長陳菊,陳菊來拜訪過他,說他是高雄的活歷史。尤老先生的生命故事牆重現高雄歷史變遷那就是整個畫室最撼動人心的部分。
尤老先生也擅長畫磚屋與老房子,磚瓦建材一塊塊砌上的線條,刻劃的特別明顯。現在則是花了許多時間在畫畫,偶爾會有大人物來拜訪。
繪畫從海藍色的基調轉為水綠,綠油油的稻田、金黃色的收割、三合院裡的孩子與母親、男人拿著豐收的菜蔬笑著。那時他國小畢業,沒有繼續上學,而是上了漁船 |